文章報導
Stories

精選文章
首頁 / 精選文章

2021-02-23

巫宏榮

《巫宏榮 與網球相隨一生的非典型教練》
 距離故宮不到一公里處,黃色外牆的至善國中悄悄出現,校內兩座室外網球場被濃密樹林圍繞,乍看之下如詩如畫;球場圍籬外有條小溪,潺潺溪水成為學生戲水玩樂的最佳去處。十餘年前整修成室內網球場的活動中心,網球教學近四十寒暑的巫宏榮教練,聚精會神地指導學生如何胯下擊球。
 
2021年農曆春節結束與開學前的那幾天,至善國中網球場再度人聲鼎沸,全年無休的巫宏榮和平常一樣,把生平所學毫不保留地傳授給體育班學生,以及未來將進入至善的小五、小六小朋友;這群10到15歲的男女小將,正興高采烈學習如何處理被青少年選手視為棘手的網前短球。

至善國中網球隊
 
從中原大學三年級開始教球到現在已逾耳順之年,巫宏榮把畢生教學經驗濃縮在兩本書中:「網球的第壹本書」和「網球的第貳本書」。第二本著作於2021年初出版,這位教學方式獨特的前任網球協會秘書長,希望藉由出書,把自己對於網球教學的想法和理念,與所有教練共同分享。
 
巫宏榮說:「台灣大部分的網球教練都是關起門來自己練,似乎不夠全面及多元,我認為教練們應該多多交流,大家一起腦力激盪,想出更好的訓練方式,除讓家長成為孩子的最大助力,也讓選手自己領悟出致勝招式,找到自己的目標,並了解為何而戰。」
 
巫宏榮的教學觀念和其他人不同,他強調選手從小就必須學習自行面對在場上遇到的任何狀況,不能期待教練在旁偷偷coaching,「一般來說,選手比賽我若在場邊也不太會和他溝通,他必須全靠自己。教練不在旁邊,選手還能打冠軍,這才算厲害。」

  
 兩本著作

巫宏榮認為網球選手在小學階段,其實無需專門針對體能進行額外訓練,因為練球時密集的來回跑動,已是一種高強度鍛練。「況且,國內12歲以下比賽只打一盤或搶八局,練體能的意義不大;當然,如果參加ITF國際青少年賽事又另當別論。」
 
巫宏榮不崇尚強力網球,反而強調細膩手感的獨樹一幟教法,近來被網球家長們口耳相傳,至善國中瞬間成為網球小將升國中時的熱門選項,無論是內湖區大湖國小、士林區文林國小,或是大安區貴族學校私立復興小學,甚至遠從台中,都有家長慕名而來,願意把孩子送來至善受教。
 
巫宏榮表示,95學年度成立的至善體育班招生,以前只要報名便可入學,今年因人數過多,恐怕必須經過術科測試,程度到達某一水準方能錄取。
 
2008年上半年,巫宏榮離開網協不久,便在至善國中前校長林美娟邀請下,前往至善體育班任教。他回憶至善那時原有兩面室外網球場,但有一面除了和籃球場混合使用,場地還坑坑疤疤,實在不適合訓練,他向教育局申請經費整修,收到的答覆竟是「有成績再來申請」。
 
當時,至善綜合活動中心畫有籃球場線,但籃球架卻未設在底線兩側;巫宏榮認為網球訓練最好有室內場地,才不會受天候影響,於是自掏腰包30萬元,把籃球場改成一座具有溫度的室內網球場,讓至善的孩子從此不會再因為下雨而無球可打。 


當年莎拉波娃前來至善國中練球盛況

全新室內球場才剛落成,適逢俄羅斯球后莎拉波娃來台進行表演賽,網協特地把莎娃賽前練習及義務教學安排在至善國中,那天現場湧入十餘台攝影機及二、三十位記者,把活動中心擠得水洩不通,許多人才赫然發現,外雙溪至善路除了私立衛理女中,還有一所網球風氣鼎盛的至善國中。 

來到學校第三年,巫宏榮便率至善國中在北市教育盃奪下亞軍,同時爭取到整修室外球場的經費,至善網球隊的歷史也於焉展開,民國108年在全中運國女團體賽首度晉級四強,最後獲得銅牌,109年更上一層樓,一舉摘下國女組團體銀牌,李宜蓁/劉曈璟獲女雙銅牌。


 至善國中在109年全中運獲得校史上最佳成績的國女組團體銀牌。

最近十年才接觸網球的球迷可能對巫宏榮有些陌生,他的哥哥巫長榮是1980年代獨領風騷十餘年的台灣球王,巫式兄弟的雙打當年可說傲視台灣網壇,「那時區運光台北市就有東南西北四隊,我和我哥代表北市南區拿過好多屆團體冠軍,我和陳子欣搭檔,也贏過幾屆個人賽雙打金牌。」
 
台灣區運動會是1999年第一屆全運會的前身,當時選手為獎金跳槽其他縣市成為常態,巫宏榮也搭上這股風潮,前後代表過三個縣市,「北市南區之後,1984年區運在高雄縣,因謝富藏邀請,我和我哥就改打高雄縣,1988年在苗栗縣,我們又改打苗栗縣。大家都以為跳槽獎金很高,其實才3萬元。」巫宏榮說。


巫宏榮(後排右一)在1987年台維斯盃與巴基斯坦之役擔任教練 

和巫長榮一樣,巫宏榮也是軟網起家,國三才改打硬網,不像大部分選手多少均曾受過教練或他人指導,巫宏榮的球技全部都是在哥哥身旁,邊看邊學,耳濡目染下無師自通,他說:「從來沒有人送過一籃球給我打過,我也從沒參加過網協辦的任何訓練營。」
 
儘管從小到大不曾拜師學藝,巫宏榮的網球技術卻相當全面,截擊技巧尤其純熟靈活,不被許多教練認同的網前吊小球、花俏的胯下擊球,以及半截擊、單反切球等打法,都是他傳授給學生的基本技術。「底線抽球大家都會,總要練一些別人不太擅長的吧!」

擅長網前截擊
 
婦女節將滿62歲的巫宏榮,與網球相伴超過半世紀,網球場館經營則有20多年經驗。大學時期他便在自家蓋的雨農路長榮室內網球場教球,接著又租下文昌橋下的新光紅土球場(現已改為新光醫院員工停車場),之後又和淡水網球訓練中心的洪會長共同經營三面室內球場。
 
經營三處球場期間,巫宏榮還先後在文化大學旁的陽明山聯誼社(部分區域已改為足球場)及台電女網隊擔任總教練,他說:「陽明山聯誼社總教練最早是劉耀台、張思聰,接著才是我,因為山上冬天常下雨,都沒會員,很無聊,所以我只做半年就離開了。」
 
巫宏榮透露,陽明山聯誼社總教練一職,是他這輩子唯一主動應徵過的工作,「我所有工作都是家裏或是別人找我的,唯獨聯誼社總教練是我唯一遞過履歷表的一次。上班沒事時,常和另一教練黃文吉聯手打雙打,迎戰文化一哥劉中興和江勁憲,除消磨時間,還可順便維持手感。」
 
許多人不知道巫宏榮曾在現已解散的台電女網隊擔任5、6年教練,訓練出徐雪麗、蔡雅芳、林雅慧、林芳伶等聯邦盃國手,他從事的行政工作包括擔任北市網委會總幹事,成為陳飛龍主委左右手。更早還曾於1980年代在「網球報導」雜誌幹了3年總編輯,清晰的思緒與流暢的文筆也在那時展露無疑。


曾任網球報導雜誌總編輯
 
大半輩子和網球密不可分的巫宏榮又說:「腦袋想到的就想用文字表達出來,與大家分享,我的兩本書就是教學多年的心得報告。」客觀而言,巫宏榮為人處事極為低調,他從未在個人臉書大肆宣傳,也不會四處拉學生,不以賺錢為目的教學態度,廣受家長尊崇,「一個月學費4000元,任誰都有能力負擔。」
 
2002至2008年間,巫宏榮在網球協會肩負起改善國內網球環境的責任,那段日子是王思婷退休後,台灣網球另一段起飛年代,謝淑薇、莊佳容、詹詠然、詹謹瑋、盧彥勳、王宇佐、陳迪都在那時躍為國家隊主力,「我接網協第一年的經費只有328萬,第二年600萬,哪像現在一年8000萬,甚至上億。」
 
任職網協期間,充滿理想的巫宏榮事必躬親,與選手、家長與教練互動融洽,但過分投入工作,兒子巫又豪小六時在第20屆四維盃學童賽贏得唯一一次冠軍時,老爸竟然在高雄辦比賽,巫氏父子因此無緣一起分享勝利的喜悅。
 
巫宏榮表示,當年接手網協後,首創的幾項措施,有助於未來會務的持續推展,包括架設協會官方網站,把所有比賽資訊、活動公告、各級排名等相關訊息在第一時間公佈,讓協會運作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很難想像20年前網協仍無官網,辦比賽只能仰賴報紙報導,選手看到新聞才來報名。」
 
網協目前青少年比賽A、B、C的分級制度,也是由巫宏榮在2004年創立,並分成12、14、16、18歲組,「以前青少年比賽很少,不但沒分級,而且一年只有春夏秋冬四個賽事。」此外,巫宏榮每年都會邀請家長與教練舉行座談,討論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然後修法來讓整個網壇更加進步。
 
2006年9月,網協服務近5年後,巫宏榮認為到了該換人做做看的時候,但他承認,倦勤多少和當年一位青少年小將在國外溺斃的意外有關,因為他身為網協代表,責無旁貸必須負起責任,也對職位毫不戀棧,概括承受所有責難,毅然決然放下尚未完成的任務。
 
就在巫宏榮辭去網協秘書長一職後,接任的謝士文一上來就碰到杜哈亞運教練獎金630萬元紛爭,一吵數年才落幕;隔年初又因台維斯盃條件談判破局,一度揚言封殺一哥盧彥勳,只做半年便在輿論批判聲浪中下台,巫宏榮臨危受命,再度回鍋,全力彌補協會與選手之間的裂痕。
 
2007年4月台維斯盃亞大區一級賽,台灣在主場迎戰中國之役,因之前與泰國之戰和協會鬧的很不愉快,主力選手參賽意願低落,最後仍被巫宏榮說服,盧彥勳、王宇佐等人一一歸隊,這場在台大體育館舉行的兩岸大戰,台灣靠著王宇佐第五點單打擊敗孫鵬,3比2險勝大陸。
 
如果再加上2003年SARS期間,寶島健兒在中國的武漢大捷,巫宏榮網協秘書長任內,台灣在台維斯盃兩度扳倒中國,寫下可歌可泣的一頁。儘管之後已連輸中國4次,但能連續兩次在台維斯盃擊敗對岸,仍讓巫宏榮感到欣慰。


SARS期間率隊在台維斯盃擊敗中國 

有些教練喜歡率領青少年選手在世界各地征戰,巫宏榮近十年來訓練出李花塵、張庭霈等國手,但他本人卻很少陪選手出國,「只和張庭霈出國一次,更早時徐雪麗和蔡雅芳也各陪過一次,主要是經費問題,其次是家中有小孩要照顧,太座也不會同意經常出去。」
 
巫宏榮的一對兒女在老爸陶教下都打網球,國中時曾獨自在美待過兩年的兒子巫又豪,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業,目前在竹北擔任工程師,年初剛完成終身大事。大女兒巫又伶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畢業,並在英國拿到碩士,兩年前嫁給比她大9歲的德國老公,目前定居美國南加州,從事行銷公關工作。
 
由於兒女均已成家立業,巫宏榮訓練選手的時間變得更多,並且來者不拒,只要認同他的訓練方式,他一概有教無類,球場一待就是十幾小時,幾乎以校為家,「每天教教球,流流汗,動一動,晚上會比較好睡。」


 女兒前年完成終身大事

不給選手畫大餅也是巫宏榮與其他教練的另一不同,「有些教練在小孩不到十歲就說他的天分極佳,可以打職業,我認為那真是想太多了。」巫宏榮解釋:「職業選手具備條件太多,不到14、15歲很難看得出來,最重要的是態度,這是需要時間養成的。」
 
巫宏榮告訴準備就讀至善國中的學生說,國中課業必須維持一定水準,不要將來有機會進入好大學卻讀不畢業。他認為可以把職網訂成終極目標,如果無法打職業,可考慮進入美國大學NCAA,利用美國大學的優質訓練環境和資源,為未來轉職業累積經驗。
 
巫宏榮在新書闡述,職業選手需要許多客觀條件例如團隊、經費的配合,並不是人人都能負擔,他希望大家能看清事實,不要到了20幾歲、快30歲才發現根本沒有那個條件,變成什麼都沒學到,什麼都不會,不知如何面對未來。「網球選手的未來若有更多選項,而不是只能當教練,人生應該會更有意義。」
 
巫宏榮又指出,從小就投身網球的選手,國內青少年排名至少要到前15名內,高中才考慮繼續讀體育班,否則建議轉普通班,網球才不會白打。「未來無論從事哪方面行業,因為過去有網球背景,多少都會有些幫助。」
 
令巫宏榮自豪的是,歷年來從至善體育班畢業的一百多位學生中,進入北一女和建中的就超過10人,接著透過網球進入美國大學的也有呂家驊、張庭霈、黃浩翔、何立菲等人。
 
這些年來,看過太多教練與選手不愉快的分手經驗,巫宏榮希望教練了解,對選手來說,教練只是過客,沒有教練能從啟蒙、青少年、職業、一路教到選手退休,所以適當的時候教練也該選擇放手,甚至幫選手找到更適合的訓練環境。
 
「我希望5年或10年後學生看到我,是高興的來打招呼,而不是裝作沒看見或繞道而行,甚至在背後指指點點,那我可受不了。」巫宏榮笑說。

Copyright © 2018 四維體育推廣教育基金會 Four Pillars Athletics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