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報導
Stories

精選文章
首頁 / 精選文章

2020-07-30

高芷涵

《高芷涵 兼顧讀書與網球的追夢女孩》
 

一群正在練球的小朋友中,高芷涵迷你的身材總是不太起眼,但認真的態度卻不輸任何一人;全身充滿運動細胞的她不到十歲就立下宏願,長大後要去美國一流大學校隊打網球,「網球是我的興趣,但不一定要成為職業。」年僅11歲的高芷涵用稚嫩童音說。
 

網球場上,想要兼顧讀書與打球,誠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古訓,是台灣網球選手永遠解不開的難題。即將升小六的高芷涵目前就讀傳統私立名校復興實驗中學小學部雙語班,除了國文、數學老師是以中文上課,其他三科都是英文教學,繁忙的課業壓力,讓她每周有三天竟然抽不出一絲時間練球。
 

陪伴高芷涵學校、球場兩頭跑的母親賴藝文透露:「五年級前,我們平均一周才練8小時。相較於有體育班的學校,一天訓練量就快逼近我們一周。」暑假之前,高芷涵每周一、五下午、周六上午在網球中心接受兩小時指導,周日去社子和天母網球協會的選手一起訓練,暑假開始則是天天都得去網球中心報到。


 

由於高芷涵直到小四才放棄原有擅長的跳水、桌球、舞蹈等才藝,全心專攻網球,起步已經晚了好幾年,只能一直盯著別人的車尾燈,而追趕的時間與訓練強度又受課業限制,遠不如其他同儕;儘管困難重重,去年高芷涵在全國10歲最佳排名曾居第7,也在花蓮贏過一次B級賽雙打冠軍,單打最好只獲季軍。 

台灣青少年網球比賽分成ABCD四級,若非疫情影響,幾乎每周都有賽事,因此高芷涵得經常請假,但學校不僅不給公假,老師甚至威脅:「你這樣請假,某科成績會打不出來喔。」去年底第50屆四維盃學童賽,高芷涵就因為學校不准請假,只能眼睜睜失去參加這個國小最大網球盛事的機會。
 

高芷涵一度懷疑:「打網球雖然有趣,但學校好像不喜歡我做這件事。」今年某日放學,高芷涵笑咪咪地拿著成績單回家,「媽,這是通知您,我五年級段考倒數五名。」高媽瞄了一眼單子上的註明:「有可能不能直升中學!」隨即問女兒:「你想轉學嗎?這間學校只在意學科成績,完全不看重你在運動的表現。」
 

高芷涵精神奕奕回答:「媽,我不想轉學,因為同學都對我很好,儘管游泳課換泳衣時,有人說我『只有屁股和腳丫是白的。』這代表我經常在太陽底下活動;雖有少數人笑我:『你打網球有屁用?』但我內心很想告訴她,以後我要靠網球獎學金進史丹佛、進哈佛,你能嗎?」
 

早在嬰兒襁褓時期,高芷涵就精力過人,幾乎從不睡午覺;三歲時可以跑小巨蛋旁田徑場連續五圈不喊累;五歲時,第一次接觸網球拍,每一顆球都追得到;小二便拿到跳水總統盃全國十歲以下組亞軍;目前仍保有復興三年級女生60公尺最快紀錄,還進入了學校舞蹈校隊、桌球校隊。

       
參加跳水比賽獲得亞軍
 

在冷氣房批改作業的老師不清楚的是,網球選手有永無止境的訓練和比不完的賽程,這些都是在大太陽底下的苦差事。對小女生而言,若不是對網球具有憧憬和夢想、熱忱與毅力,誰願意在這種惡劣環境下一場比賽要奔跑兩、三小時,甚至四個小時,還得經常承受輸球的落寞與失望。
 

高芷涵的學科成績本來並不差,最好拿過前五名,自從小三開始網球訓練後一切就變了調,因為讀書時間不夠,成績自然直直落,不過還好有明理的父母在背後全力支持,就算高芷涵學科成績再不理想,再被老師警告可能無法直升七年級,她在爸媽的心目中仍是一匹具有潛力的千里馬。
 

高媽年輕時曾在加州州大舊金山分校攻讀MBA企管碩士,接受多年美式教育洗禮,她不太認同台灣填鴨灌食的教育制度。高爸爸高家輝任職台塑關係企業水化學科技公司副理,他也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迂腐觀念已經落伍,夫婦倆既然無法改變學校態度,只能對女兒追夢大計給予百分百支持。
 

高媽如此形容:「如果要用爬樹的能力來斷定一條魚,魚一生都會覺得自己很愚蠢。即使學校認為女兒程度很差,身為女兒的伯樂,我想在運動方面找回她的自信。我安慰她:『每個人都有擅長的事,只要把一件事做到最好,才是最後的贏家。』於是女兒展開辛苦的網球訓練及巡迴全省的比賽。」


高芷涵(左一)從小就充滿運動細胞
 

一位早在16歲就已成為首位亞洲籍歐陸世界盃踢踏舞冠軍的男學生姚舒瀚,原本在復興就讀,之後轉至康橋,今年初獲得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等近十所美國頂尖大學錄取通知。姚學長的案例不僅鼓舞了高芷涵,也讓在復興具有其他才藝,卻沒有得到學校關愛眼神的同學對未來充滿希望。
 

在美國出生的高芷涵計畫13歲開始角逐ITF國際青少年網賽,目標是4年後,也就是在11年級時打進300名內,如此就有機會申請到美國大學NCAA D1的網球獎學金,而她最想進入的學校是東西岸最有名的哈佛或史丹佛。據統計,台灣最近年來至少有3、40位青少年選手申請到美國大學網球獎學金,光今年就超過5人,但尚未有人以網球成績進入「雙佛」。
 

史丹佛網球擁有悠久歷史與傲人成績,最有名校友首推70、80年代「火爆浪子」馬克安諾(John McEnroe),老馬1977年仍是一位業餘高中生時,便從溫布頓會外賽勇闖會內賽四強,這個由業餘選手保持的大滿貫紀錄至今仍無人改寫。當年溫布頓之後,馬克安諾被史丹佛網羅,隔年率領史大贏得NCAA男子團體冠軍,自己也在個人賽單打稱王。
 

史丹佛女網在NCAA全美大學第一級可說是超級強隊,歷年來包辦一半以上的團體冠軍,包括2019年贏得第20座女團總錦標,也是4年來第3冠,陣中有3位亞裔,其中1人為華裔。要想進入史丹佛女網,ITF國際青少年排名最好在50名內,球技也得要有能在世大運奪牌實力。
 

位在長春藤聯盟的哈佛女網成績不如史丹佛耀眼,全隊13人中有5位華裔,其中一人在ITF國際青少年的最佳排名為330。除了高中時期的網球成績必須亮眼,「雙佛」更注重學業,簡單說,高中平均成績GPA至少要超過4,而且多才多藝,才有可能申請到這兩所美國頂尖大學。


每年都會到國外參加網球夏令營
 

經過高媽不斷和學校溝通與請願,四處向人請益,就任復興校長不到一年的教育家吳志弘,目前有意以專案來處理高芷涵和其他類似案例,只是許多老師和家長的觀念並不容易被說服,因為只要有人一句話:「某某某為什麼可以常常請假?」就不知道要解釋多久,這也是吳校長亟思解決的難題。
 

深耕教育超過35年的吳志弘曾任康橋校長,他相當重視體育,常說要「培養孩子逆境的抵抗力」、「找出每位孩子的一片天」,也把在康橋率領學生騎單車環島的壯舉移植到復興。上月初,吳志弘帶著復興九年級學生,花費11天,從台灣最南端鵝鑾鼻燈塔騎單車回復興鐘塔,完成「雙塔傳騎之旅」。


白天練完球後,晚上在家苦讀
 

培養孩子敢於追夢的精神,強化孩子實踐夢想的能力與毅力,打造多元發展的環境,成為孩子尋夢最堅實的後盾,不正是學校該做的事;「適性揚才」是十二年國教課綱的願景,也是當今教育趨勢。高媽認為,讓孩子盡情發揮長才,讓夢想不再遙遠,她期待學校尊重每位學生專長,不要再用段考成績衡量去留。
 

每當學校的作文題目是「我的興趣」,高芷涵一定會寫:「我的興趣是網球,我喜歡打網球的感覺」,題目是「我的偶像」,她就會寫:「我的偶像費德勒是一位網球明星」。高媽透露,如果學校無法讓高芷涵在網球場上追夢,女兒已做好六年級結束就轉學的心理準備,她語重心長說:「可能被你們刪除的學生,或許只是一隻不會爬樹的魚,但他們擁有最強的身體,能夠悠遊在更廣大的海洋。」


有夢相隨

Copyright © 2018 四維體育推廣教育基金會 Four Pillars Athletics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