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報導
Stories

精選文章
首頁 / 精選文章

2016-12-2

刀神林堂烈

《林堂烈 揭開刀神的神秘面紗,棄刀從拍還是一樣神》
 

懸壺濟世的醫師理應是受人尊敬,值得畢生驕傲的職業,對於行醫生涯超過20年的「刀神」林堂烈而言,網球似乎才是他無悔的摯愛。去年夏天,刀神正式卸下白袍,全心投入網球教學,並且要以實際成果來驗證他精心研究出的理論。

從耳鼻喉專科醫師轉職網球教練的刀神目前每周六天在林口第二運動公園訓練三位小女生,包括之前在學童賽年年報到的王畇茹、王芸翎姊妹,以及報名本屆六女的混血兒余婕琳。當六女組五日開打時,大家就可以見到平常不曾在臉書PO過任何一張照片的刀神盧山真面目。

約莫十餘年前,網路出現一位文筆流暢,中英文俱佳,寫作功力深厚的網球作家刀神,經常發表獨特見解與寓意的文章,有教練因此慕名而來,刀神的知名度於是逐漸打開。不久後,刀神取得美國PTR教練證照,從幕後走到幕前,前來拜師學藝的人日益增多,在此同時,他擁有的醫師背景才在網壇中廣為流傳。

現年53歲的林堂烈畢業於台大醫學系,先是在台大醫院做了4年住院醫師,接著來到羅東博愛醫院待了兩年,再到三峽恩主公醫院擔任9年耳鼻喉科主任。多年行醫過程中,林堂烈對於舊愛始終無法忘懷,隱藏內心多年的網球因子也不斷蠢蠢欲動。

林堂烈透露,「刀神」的由來是以前在手術室時,別人認為他開刀的技術像神一樣而幫他取的外號,跨行網球後就以此為筆名,不時發表一些對於國內外網球現象與球技方面的個人淺見,順便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觀念。

臉書上,「刀神網球」的粉絲團人數超過4700人,比一些網球國手還受歡迎。「我用當年讀書找資料的方式研究網球,比參加耳鼻喉科醫學會ENT還認真的參加網球教練國際年會與講習會。不知不覺中有個還算知名的網球教學網站,也有教學頻道。」

兩年多前,刀神在某次ENT會訊的邀稿中,自述行醫心路歷程:「現在的醫病關係崩壞,把醫師當作提款機的種族開始出現。當醫生變成服務業、看診開刀感覺變成用自己的身家健康來一博、幫助人卻沒有人感謝的時候,我不想當醫生了。」

不可諱言,許多醫生除了醫術之外,並沒有其他可以賺錢維生的專長。刀神不同,他自小學開始打網球,直到考上台大醫學院,進入校隊後,一直沒有離開網球,「有朝一日如果不當醫生,或許可以改行當網球教練。」這個想法始終在刀神腦海裏徘徊。

就在放棄行醫的念頭越加堅定,刀神為了專心投入網球教學,多年前辭去恩主公醫院的主任職務,只剩下每周一天的教學診,並來到學弟開設的基層診所看診,他待在球場的時間變得較長,網球教練成了全職工作,幫人看病反倒是兼差性質。

不過,日復一日只看感冒,聽著客人點菜,要開什麼藥,診所不僅已化身為便利商店,醫生也成為缺乏尊嚴的服務生,刀神行醫的熱情被一點一滴地揮霍殆盡;不到170的身高,體重卻已超過80,「我的血壓升高,有時會心悸、還會爆怒。」

「當醫生多年,就好像一直吸收各種瘴癘之氣,宣洩不掉。最後,我腦中轉職服務業、以客為尊,以收入至上的嘗試終於失敗。」刀神曾無奈說:「台灣醫療環境越來越差,醫師形象大不如前,每天面對生老病死,都是接觸負面的東西,再加上幫助人也是會累的,尤其又當沒有人感謝的時候,負面回饋越來越多,這不是我想要做的事。」

「不過,教小朋友打網球卻是積極又正面!我喜歡教小孩子,除了看到他們球技進步會很高興,也可藉著打球塑造他們的人格,例如輸球時如何面對,這對成長絕對有正面影響。」刀神對於推展國內青少年網球也是不遺餘力,特別成立「台灣青少年網球交流站」粉絲團,與家長與教練一起分享資訊與經驗。

起初,刀神的教學對象只是朋友和一般初學者,開始接觸選手是在師大教練林岱樵帶領陳仲殊勇闖職網那段期間,「林岱樵看我寫的文章,覺得有些觀念和想法與傳統網球不太一樣,於是找我討論、我們互相溝通、切磋,希望找出共識,帶給仲殊不一樣的訓練內容。」

今年3月之前的半年間,刀神受託指導身材高大的青少年選手何承叡,還帶著他遠赴韓國、印度、泰國等地比賽,讓這位長年在美訓練、已被IMG簽下的16歲小將世界青少年排名從470進步到170,「這孩子練球時嚇嚇叫,甚至有和錦織圭抗衡的實力,但近來成績不如預期,是他需要加強的地方。」

看到刀神的訓練課程,就知道他不是一位嚴苛的教練,「訓練小孩不能過於高壓,但也不能太放鬆,要懂得如何拿捏,重點是要讓她們覺得網球是項快樂的運動,並且能在日復一日的枯燥練球中,讓小朋友繼續保留打球的熱情。」

至於現在訓練的重心,刀神分析:「王家姊妹雖不夠高,但身材在女網沒有那麼重要,只要建立足夠的拍頭速度,加上訓練好移動的速度和敏捷性,還是可能有競爭力。我已訓練她們7個月,接下來要抓戰術,成績應該很快可以看到。余婕琳體型好、有力量,只是移位需要補強,以前她一追球,整個人就飛出去,根本拉不回來,現在好多了。」

被視為是理論派大師的刀神表示,台灣有些教練認為理論不重要,而且都是依照自己過去打球的經驗帶選手,他說:「這樣會有侷限性,應該多吸收別人好的觀念。有時我都覺得探索網球好像永無止境,沒有極限。」

醫生的背景讓刀神經常把醫學知識運用在網球訓練上:「無論是體能或技術,許多訓練都和生物力學、運動生理和解剖學有關,這些對我都不難上手。例如現在青少年選手都只用上半身發力,因此下背部容易酸痛受傷,正確的發力位置應該是由下肢帶動髖骨來出力。」

刀神認為,某些頂尖名將的動作可以學習,某些卻是學不來的,「人類身體的基本構造都一樣,當某種擊球動作違反生物力學或科學原理,有些人仍然可以做到,有些人硬做就會受傷。所以搞清楚可以學的是哪部分,不應該學的是哪部分,就很重要,不須一味模仿。」

刀神常把教球形容成治病:「如果頭長腫瘤,就不能用醫頭痛的方式治療,必須找出真正原因,對症下藥;唯有解決根源,問題才能迎刃而解,這就是理論的作用。」他特別強調:「越難治的病要治好,才是好醫生;能把不會打的選手教到很會打,才是好教練。」

轉行後,刀神的收入不到以前六分之一,甚至更少;當以前同事或同業在國外開會之際狂啖米其林大餐,或是三井一客3200元的明水菁饌吃到膩,他在教球空檔只能吃著50元便當。當別的醫生開著近千萬瑪莎拉蒂或雙B豪華房車出入高級俱樂部,他卻開著速霸陸休旅車,滿載著球具來往球場與車站之間。

「森林人的許多功能都不錯喔,所以我會選擇它!」刀神對著那台塞滿三位小女生球袋和自己教學用的器材,幾乎已無任何空間再多坐一人的「交通車」說。

雖然物質上不如以往豐富,還要尋求台大醫學校友隊募款來幫助小朋友,甚至常做免費的義工教練;精神上,刀神似乎變得更加快樂。「假如要以收入高低來論斷,我這樣的轉職當然很失敗;如果要以自己的健康或快樂來論的話, 也許我是成功的。」

刀神的棄刀從拍,在醫界引起不少迴響,有醫生露出羨慕眼神:「他不必替五斗米折腰,讓我羨慕至極,哪像我還得在門診中賣笑。」「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能追尋自己的夢想?」「我的夢想是45歲自己開業當老闆,不用看太多診,開間健身房、運動吧,當個國高中棒球或籃球隊的教練。」

刀神另一專長是擅以武俠小說寫法敘事,就連打隻蚊子和切片西瓜,都能寫出令人拍案叫絕的文章: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北斗神拳、七傷拳、彈指神通等,都在他栩栩如生的描繪下,顯得神氣活現。「我國中就會寫武俠小說,其他班同學聞風後還會跑來我們班上借看。」

今年暑假是刀神第一次帶著選手渡過悶熱且漫長的夏日,他回憶:「整個暑假從早操到晚,沒有一天可以睡到自然醒,但也沒有感覺累。如果心累的話,就算早上睡到飽,吹冷氣打文章,也還是累。」較讓刀神欣慰的是,他的轉職決定有獲得家人支持,就算勉強接受還是支持。他承認:「也許只有多年後,才能論斷這是成功或失敗,或者兩者皆非。如果我這樣的決定值得讚賞,那麼被我影響的家人也許更值得讚賞。」

最後,刀神以幾句發人深省的哲理,來為他的轉職做出結論:「凡事有光必有影,有善必有惡,有愛必有恨,有意氣風發,也必有黯然垂淚,如此而已。」

Copyright © 2018 四維體育推廣教育基金會 Four Pillars Athletics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Back To Top